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14章 社区口碑·预约排到两周后的爽感

服务站的晨光总带着点艾草香。阿凯刚把“今日出诊”的木牌挂在门口,就看见预约本被张老伯的老花镜压着——红色记号笔在“7月28日”那行画了个圈,旁边用小字标着“李奶奶复诊(膝盖)”,再往后翻,红色笔迹一直标到了两周后,连页边空白处都被小棠补了行“王阿姨带邻居来,加一个”。

“小凯,帮我看看这血压仪是不是坏了?”张老伯举着粉色血压仪走进来,仪表面板上的数字还在跳。他昨天自己测了三次,总觉得“130/80”低得不像真的——以前在社区医院测,哪次不是140往上。阿凯接过仪器时,指腹碰到了面板上的细痕——是老伯平时总用袖口擦留下的。

“没坏,老伯。”阿凯帮他重新绑好袖带,指尖特意把魔术贴松了半寸,“您这两周喝的菊花枸杞茶管用,加上每天走两圈,血压稳着呢。”他边打气边笑,“上周瑾姐还说,您这情况,再稳两个月,就能把药减点量了。”

张老伯的牙床露出来,笑得像个孩子:“真能减?那我今晚让老伴给我炖山药排骨汤,你上次说‘山药能健脾,对血压好’。”他从布兜里掏出个油纸包,塞给阿凯,“刚烙的桂花糕,热乎的,你胃不好,垫垫肚子。”

这时社区主任抱着报表闯进来,蓝布褂子上还沾着点粉笔灰。他把报表“啪”地拍在诊桌上,声音响得饮水机都“咕咚”冒了个泡:“小苏医生呢?你们这服务站,真是给咱们社区长脸了!”报表上的红色折线图看得清楚:老人慢性病复诊率从40%(去年的数字,标着“总忘去医院”)陡升到80%,旁边用箭头标着“服务站开了之后”;急诊率那根线则往下弯了25%,备注着“小毛病及时调,没拖成大病”。

“你看这个,”主任指着“社区医院降压药处方量”那栏,数字旁边画了个向下的箭头,“少开了三成!老人们都说‘服务站的中药茶不苦,还能当茶喝’,谁还愿意啃西药片?”他说着往窗外指,晨光里已经有老人在排队,手里拎着保温桶(有的装着要请教的草药,有的是给弟子们带的粥)。

正说着,市卫健委的调研车停在了门口。张处长拎着公文包走进来,手里的报告还带着油墨香。他拍了拍苏怀瑾的肩膀,把报告递过来:“我们昨天开了会,一致觉得你们这模式得推广——‘弟子驻站 专家巡诊’解决了‘看病远’,‘送药上门 健康档案’解决了‘随访难’,最关键是让老人们觉得‘中医不麻烦、能管用’。”报告里“值得全市推广”那行字,被红笔圈了又圈。

下午的阳光斜斜照进服务站时,一个穿西装的男人走进来。他皮鞋擦得锃亮,递过来的名片烫着金:“阿凯医生是吧?我是‘康寿堂’连锁药店的区域经理。”他指了指阿凯面前的木诊桌——桌角被磨得发亮,抽屉里还放着老人们送的薄荷糖,“我们想请你去当坐堂医,薪水是现在的三倍,配两个助理,不用自己抄方、测血压,年底还有分红。你在这儿太屈才了。”

阿凯捏着那张烫金名片,指尖有点凉。他抬头时,正好看见李奶奶拎着保温桶进来,桶里飘出小米粥的香——她总说“小凯胃寒,早上得喝点热的”。墙面上,上周李奶奶送的锦旗在风里轻晃,“医者仁心,便民到家”八个字绣得厚实,边角还沾着点艾草末(李奶奶说“刚从药圃摘的,熏熏晦气”)。

“谢谢您的好意。”阿凯把名片推了回去,指尖在桌上敲了敲,敲在锦旗投下的影子里,“我在这儿不是为了赚钱。瑾姐教我们,学医不是为了‘当名医’,是为了让街坊邻居少遭罪。”他往窗外指,张老伯正帮排队的老人搬小马扎,“张老伯知道我爱吃甜口,每天给我带桂花糕;王阿姨总提醒我‘别喝凉白开’,说‘我儿子也这样,得盯着’。这些不是薪水能换的。”

男人皱了皱眉,又想说什么,却被突然涌进来的老人们打断——王阿姨拎着刚腌的酱菜,周老伯举着新刻的血压仪支架(木头的,说“比塑料的稳”),连上周被小棠救过的周老伯都坐着轮椅来了,手里攥着袋炒花生(“给小凯当零嘴”)。

这话传到苏怀瑾耳朵里时,她正在整理病历。最上面那本是李奶奶的,最后一页贴着小棠画的膝盖穴位图,旁边写着“7月15日:能自己下两层楼了,不用扶栏杆”。下面是阿凯的“弟子手记”:“李奶奶说酱菜太咸,下次带淡点的;爱听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复诊时可以聊两句。”再往下是大师兄写的:“张老伯独居,每周三下午打电话提醒吃药,他老伴去世三年,提起来会掉泪,别说太多。”

窗外的阳光把阿凯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正帮张老伯调试新买的收音机,老人要听越剧,阿凯调台时,指尖在旋钮上慢慢转——就像他碾当归时那样稳。张老伯手里的橘子还冒着热气,要往阿凯兜里塞:“刚买的,甜,你吃。”

苏怀瑾合上病历本时,忽然懂了什么是“口碑”。不是卫健委报告里的“值得推广”,也不是连锁药店的“三倍薪水”,是老人们愿意等两周也要来这儿排队(预约本上的红圈排到了两周后);是阿凯能笑着拒绝高薪,因为心里装着比钱重的东西——老人们的桂花糕、酱菜,还有那句“我们信你”。

服务站的艾草香混着桂花糕的甜,漫到了街上。阿凯给张老伯的收音机调到越剧频道时,“梁山伯”的唱腔刚起。预约本上,小棠又在两周后的空白处补了行字:“周老伯带孙子来,教认薄荷。”笔尖划过纸页的轻响,像在说:这日子啊,越忙越踏实,越被需要,越有滋味。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