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08章 患者的“代际信任”·指定找“小医生”

仁济堂的晨光是被药香泡软的。前堂的青瓷炉里煨着新会陈皮,褐色的果皮在热水里舒展,把香气浸得又暖又绵,混着后院飘来的薄荷气,在青砖地上漫成一片淡金色。

苏怀瑾刚在病历本上写下“张老伯”三个字,笔尖还没来得及往下划,就听见门口传来熟悉的拐杖声——“笃、笃、笃”,枣木杖头的铜箍敲在青石板上,带着种不急不躁的节奏。她抬头时,张老伯正扶着门框往里探,霜白的头发上还沾着点晨露,手里的竹篮晃了晃,露出里面裹着油纸的橘子,橘色在晨光里亮得很。

“小苏啊,”老伯摆摆手,谢绝了苏怀瑾起身相扶的手,拐杖往诊室里挪了两步,目光却越过她,落在靠窗的那张诊桌——小棠正低头整理病历,浅蓝色的袖口沾着点当归粉,像落了层细雪。“今天我不找你,找小棠姑娘。”

小棠捏着病历夹的手指猛地一紧,夹子里的化验单“哗啦”响了声。她抬起头时,耳尖红得像被炉子里的热气烫过,连带着脖颈都泛了层粉。上次给张老伯看胃胀,她紧张得连脉都搭不稳,还是老伯笑着说“慢慢来,我这老骨头耐等”,才勉强按苏怀瑾教的,指了足三里的位置。怎么才过半月,老伯竟要专门找她?

“您坐。”小棠起身时带倒了脚边的圆凳,凳腿在地上划出“吱呀”一声。她慌忙扶好凳子,手背在白大褂上蹭了蹭,才发现手心全是汗。

张老伯在竹椅上坐定,把竹篮放在脚边,篮子底的青菜沾着湿泥,清气味混着他身上常年带的艾草味,很是清爽。“你上次教我的法子,比吃三盒香砂养胃丸都管用。”他抬起手,按了按自己的胃脘部,脸上的皱纹舒展开,“这几天吃饭不堵了,夜里也能睡安稳,连老伴都说我夜里不哼唧了。”

小棠的指尖在病历本上点了点,才想起上次的细节——老伯舌苔白腻,脉滑得像沾了油的棉线,苏怀瑾说“是痰湿困脾”,让她先教外治法试试。她当时蹲在老伯面前,握着他的手按在膝盖下的凹陷处:“这里是足三里,您每天早起按三分钟,按到有点酸胀就行。要是嫌累,吃饭时多嚼二十下,让胃少费点劲。”

“可不是嘛,”老伯掀起下唇,让她看舌苔,“你看这苔,薄多了吧?就是新添了个毛病——嘴里发淡,像含着块冰,昨天老伴蒸了碗酱鸭,我最爱的,居然没尝出香味,就吃了两口。”

小棠俯身在脉枕旁坐下,指尖刚搭上老伯的腕脉,就感觉到脉跳得缓,像春日里没力气的溪水,在指腹下轻轻淌。她又抬眼细看舌苔——薄白苔铺得匀匀的,舌体有点胖,边缘的齿痕像刚被荷叶边压过的印子。心里忽然亮了,这是苏怀瑾讲过的“老人脾虚”:脾胃像用旧的石磨,磨盘上沾了垢,磨出来的米自然没香味。

她拿起笔,在处方笺上先画了个冒着热气的粥碗,粥面上画了三颗圆滚滚的莲子。“老伯,您这是脾胃虚了。”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她瞥见老伯嘴角——上排牙缺了两颗,说话时能看见牙床,上次苏怀瑾特意嘱咐“给老人开药,先想他牙口好不好,能不能嚼动”。

“不用吃药,”小棠把“四君子汤”几个字划掉,在粥碗旁画了根山药,“每天用山药、莲子、小米煮粥。山药要挑那种面的,蒸软了能抿碎;莲子去芯,不然苦;放两颗红枣调味,不用加糖,就有甜味。”她在莲子旁边画了个小小的“3”,“别多放,三颗就行,放多了怕您胀气。”

张老伯眯着眼睛看她画的粥碗,忽然笑出声:“这比药方子好懂!小苏以前给我开的方子,那些药材我认不全,这个粥我老伴一看就会做。”他从竹篮里拿出油纸包,推到小棠面前,油纸被橘子顶出圆圆的弧度:“刚在早市买的,甜得很,你尝尝。”

苏怀瑾坐在对面的圈椅里,手里转着串沉香珠,珠子碰撞的轻响像落雪。她看着小棠没直接开四君子汤——知道老人怕煎药麻烦,怕药苦,特意换成家常的粥;记得老伯牙口不好,强调“山药蒸软”;担心莲子性寒胀气,限定“三颗”,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给老伯看诊时,只想着“脾虚当用四君子”,从没想过“他愿不愿意喝”。

“瑾姐说,”小棠把油纸包往老伯那边推了推,指尖碰到橘子的凉润,“药不一定非得是苦的,能让您愿意吃、吃得舒服,才管用。”她又想起什么,在粥碗旁画了个小脚丫:“喝完粥半小时,绕着院子走两圈,慢慢走,别着急——就像碾当归,得匀着劲,急了反而碾不透。”

张老伯起身时,小棠要帮他提竹篮,被他按住手。老人的掌心有层老茧,磨得小棠的手背有点痒,却很暖。“以前总觉得‘老医生才靠谱’,现在才知道,年轻人心细。”他攥了攥小棠的手,力道轻却实在,“你连我牙口不好都记得,比我家丫头还贴心。这看病的信任,我给你了。”

小棠送老伯到门口,晨光正好落在他的白发上,像撒了层碎银。老伯走了两步,又回头挥挥手:“明天让老伴给你送碗粥尝尝!保准软糯!”

回到诊室时,油纸包里的橘子还放在桌上,橙红的颜色在晨光里发亮。小棠剥开一个,汁水溅到指尖,甜香漫开来,带着点果酸,清清爽爽的。她递一半给苏怀瑾,橘子瓣上的白丝还没摘净。

“他真的信我。”小棠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笑,眼里的光比橘子还亮,像落了星子。

苏怀瑾咬了口橘子,甜味在舌尖漫开时,忽然想起祖父说的“行医先立信”。这信任从不是靠年纪熬出来的,也不是靠头衔撑起来的,是靠“记得对方的牙口”“把药换成粥”这些小事,像老槐树的根,在土里慢慢扎深,最后能挡得住风雨。

青瓷炉里的陈皮还在煨着,药香更浓了。小棠把老伯的病历记在本子上,特意画了个粥碗,旁边标着“山药选面的,莲子3颗(去芯)”。纸页上的字迹比刚来时稳多了,笔锋里带着点踏实的底气——那是被信任焐出来的,比任何奖状都珍贵。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