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349章 研学班的“小八卦”·孩子们的祝福

仁济堂的竹门被轻轻推开时,苏怀瑾正在药圃边翻晒陈皮。干燥的橙香混着薄荷的清冽漫在院里,她抬头就看见一串小脑袋从门后探出来——扎羊角辫的丫丫举着张彩色画纸,蓝T恤的小宇攥着个玻璃标本瓶,后排几个孩子背着迷你药篓,里面露出半截山楂枝。

“苏老师!我们来送‘喜礼’啦!”丫丫的声音像刚剥壳的荔枝,脆生生的。她脖子上挂着枚铜制小药碾,是祖父前阵子送的,链绳上还系着颗晒干的玫瑰花——是她从疏肝茶包里捡的,说“要像苏老师的茶包一样,能让人开心”。

孩子们排着队走进来,鞋底沾着的青草汁在青石板上印出细碎的痕迹。丫丫把画纸举到苏怀瑾面前,彩纸拼贴的图案立刻占满了视线:左边是个胖乎乎的铜药碾,碾槽里画着三颗圆滚滚的山楂,红得像涂了胭脂;右边是银色听诊器,听头正好对着颗红景天,叶片上用金粉画了脉络;两个物件的“手”拉在一起,站在写着“健康管理中心”的小房子前,背景是紫色的紫苏和绿色的薄荷,花瓣上用铅笔写着“加油”,笔画歪歪扭扭却用力。

“这是我剪的当归叶!”小宇举着标本瓶凑过来,里面压着片羽状复叶,标签上写“当归——能让苏老师和陆老师一直在一起”,字是他妈妈帮忙写的,下面歪歪扭扭补了行小字“我认的叶”。他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篓里掏出个山楂:“苏老师你看!我昨天在小区摘的,像不像你讲的‘化肉积’的那种?”

苏怀瑾刚接过山楂,就听见诊室门响。陆则衍走出来时手里拿着个铁盒,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红绳——是给孩子们准备的书签。他看见院里的小队伍,脚步顿了顿,眼里的疲惫(刚看完三个复诊病人)立刻被笑意取代,像被阳光晒化的冰。

“陆老师!”孩子们立刻围过去,丫丫举着画纸问,“你是不是苏老师的‘最佳拍档’?我妈妈说,能一起干活又不吵架的,就是最好的搭档。”她想起上次听苏老师讲病例,说“陆医生测的数据能帮我看准舌苔”,当时就觉得“他们肯定是搭档”。

苏怀瑾笑着摸摸丫丫的羊角辫,指尖碰到她辫梢的红绳——和自己颈间的红绳是同一种粗细。“是‘终身合作伙伴’,”她看了眼陆则衍,他正好也望过来,两人眼里的笑意撞在一起,像药圃里刚滴落的晨露,“就像当归需要松针遮阴,红景天需要雪山融水——我们一起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那你们会一起教我们认药吗?”小宇举着当归标本,瓶底的光影在陆则衍白大褂上晃出细碎的光斑。“我爸爸说,老顾爷爷能自己喝粥,就是因为苏老师开药方,陆老师测血压,少了谁都不行。”他把标本瓶往陆则衍面前递了递,“你能像上次那样,给我看当归的细胞照片吗?苏老师说你的显微镜能看见‘叶肉里的小管道’。”

陆则衍蹲下身,铁盒在石板上发出轻响。他打开盒子,里面是排迷你听诊器书签,金属片被打磨得光滑,刻着“健康成长”四个字,挂绳是和苏怀瑾颈间同款的红绳。“当然能,”他从手机里翻出照片,当归叶的细胞壁在屏幕上像蕾丝花纹,“你看这些纹路,就像苏老师说的‘叶脉里的气脉’,能把养分送到每片叶子——就像我们一起给你们上课,能把知识讲得更明白。”

丫丫接过书签时,突然指着苏怀瑾颈间的红绳:“苏老师的吊坠和陆老师的书签,是不是一对呀?就像画里的药碾和听诊器!”她把自己的小药碾吊坠凑过去,三颗金属物件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三颗挨在一起的星星。

孩子们顿时七嘴八舌炸开了:

“我要学苏老师碾药!”扎双马尾的朵朵举着自制的陶碾子(用橡皮泥捏的),“以后给奶奶碾山楂,她总说‘吃多了不消化’。”

“我要学陆老师做实验!”戴眼镜的小博推了推眼镜,“我带了放大镜,能看金银花的绒毛,就像看细菌一样!”

“我要找个搭档!”小宇突然大声说,指着丫丫,“以后我测数据,她认药草,像苏老师和陆老师一样!”

苏怀瑾看着孩子们围在陆则衍身边,他正耐心教他们怎么用书签“听”叶脉(把金属片贴在叶面上,假装是听诊器),阳光落在他发顶,像撒了层浅金。她想起这些孩子刚来时,丫丫分不清薄荷和紫苏,小宇总把山楂当成海棠果,现在却能说出“肝郁要喝玫瑰花茶”“血压高要少盐”——原来传承从来不是刻意说教,是像这样,把专业和生活揉进相处的细碎里。

赵小胖举着相机从竹门后探出头,镜头悄悄对准这一幕:苏怀瑾站在药圃边,手里还捏着片陈皮,嘴角带着笑;陆则衍蹲在孩子堆里,指尖正帮小宇调整放大镜的角度;孩子们的笑声惊飞了院角的麻雀,彩色画纸被风吹得轻轻晃,上面的铜药碾和听诊器像在悄悄拉手。

他把照片发在社交平台时,特意配了段文字:“岐黄薪火不只是药方子,是‘苏老师教认药、陆老师讲数据’的默契,是孩子们说‘我也要找搭档’的认真——能把日子过成药方,才是最好的传承。”

评论区很快堆起了暖烘烘的留言:

“看孩子们的样子就知道,这对老师把‘势均力敌’活成了教科书。”

“从铜药碾到听诊器,从大人到孩子,原来最好的爱情教育,是让他们看见‘互相成就’的样子。”

“突然懂了为什么老祖宗说‘医者仁心’——心暖了,才能把光传给更多人。”

夕阳斜斜照进药圃时,孩子们背着药篓说再见,每个人手里都攥着书签,标本瓶里多了片新摘的薄荷。丫丫走前突然跑回来,把画纸塞给苏怀瑾:“这个给你们!要贴在诊室里,像老顾爷爷的病例一样,一直保存着。”

苏怀瑾把画纸贴在诊室的公告栏上,正好在“中西医指标对应表”旁边。陆则衍走过来,从背后轻轻环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闻到陈皮混着薄荷的香。“你看,”他指着画里的铜药碾和听诊器,“连孩子都知道,我们是天生一对。”

窗外的薄荷被晚风拂得轻晃,像在点头。公告栏上,专业的表格和稚嫩的画纸挨在一起,像他们的日子——有数据的精准,有药草的温柔,更有把两者揉进岁月里的,绵长的暖意。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