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345章 祖父的祝福·传承的接力

岐黄手记 第345章 祖父的祝福·传承的接力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25 20:34:43

掌声像潮水般退去时,报告厅里浮起一层淡淡的喧嚣——有人在低低议论,有人在整理被掌声震乱的纸笔,赵小胖正举着相机调整角度,想拍下苏怀瑾颈间那枚串在一起的铜器。就在这时,一阵“笃、笃”的拐杖声从侧门传来,轻却稳,像碾药时木柄敲在铜槽上的节奏,一下下落在所有人的听觉里。

所有人都转过头去。

祖父由药工小张扶着,正一步一步朝台前走。老人穿了件藏青色的绸衫,是苏怀瑾去年给他做的,领口还别着枚小小的铜药碾领针——那是研学班孩子用黏土捏的,他却天天戴着。他手里捧着个方方正正的东西,裹着块红布,布角磨得发白起毛,边角有个指甲盖大的破洞,是苏怀瑾三岁时拽着红布学走路,摔在门槛上勾破的。

“这老伙计,跟着我三十年了。”祖父走到台中央时,喘了口气,却没急着说话,只是用布满老年斑的手摸了摸红布,“当年我师父把药碾交给我时,就用的这块布——他说‘红布裹着,药气不散,人心也暖’。”

苏怀瑾看着那块红布,突然想起小时候的夏天。祖父总在仁济堂的药圃边碾药,红布铺在竹凳上,她就趴在布上看铜碾轮转,闻当归混着薄荷的香。有次她趁祖父转身抓药,偷偷把红布拽到地上,想学着碾药,结果摔了个屁股墩,布角就是那天勾在石臼上撕破的。祖父没骂她,只是把她抱起来,往她嘴里塞了颗山楂丸:“咱怀瑾以后要接这碾子,得先学会爱惜它。”

“该揭开给孩子们看看了。”祖父对苏怀瑾笑了笑,指腹蹭过红布的破洞,像在摸一件珍贵的标本。他慢慢掀起红布的一角,先露出的是铜药碾的木柄,包浆温润,能看出常年握持的弧度;再往下,红布滑落,整个药碾露了出来——铜制的碾槽亮得能映出人影,槽底还沾着点浅棕色的粉末,是前几天给老顾碾当归时没清干净的;碾轮上的刻痕里嵌着细尘,却掩不住“守正”两个字的轮廓——那是祖父的师父刻的,后来苏怀瑾又在旁边加了个“新”字,笔画比老字浅些,是她刚学刻铜时的手艺。

“这碾子,是我师父传给我的,”祖父的声音有点发颤,却字字扎实,像碾药时碾轮压过药材的闷响,“那年我二十岁,刚出师,给人看病总慌神。有回治错了个痰湿的病人,师父没说我,就叫我碾当归——碾了整整三天,他才说‘碾药要沉得住气,看病要守得住心’。后来我遇见你们奶奶,她总来买当归,说给她娘补气血。我就天天给她碾最好的当归头,用这红布包着给她——她呢,就给我缝药袋,说‘你碾的药香,得用棉布装才不跑’。”

台下有人轻轻吸了吸鼻子。第一排的老专家摘下眼镜,用指腹擦了擦镜片——他认得这药碾,二十年前去仁济堂交流,就见过祖父用它碾药,当时还笑“老物件不如粉碎机快”,祖父却笑着说“铜碾子能守住药气,就像人能守住初心”。

祖父把药碾往前递了递,木柄正好落在苏怀瑾和陆则衍中间。“怀瑾,你总说要‘守正创新’,”他先看了看孙女,眼里的光软得像药圃的晨露,“这碾子就是‘正’——老祖宗辨药材要看‘油头’,配药方要讲‘君臣佐使’,这些法子不能丢。你看这碾槽里的纹路,深一寸药粉细一分,浅一分药效就差一分,就像辨证,差一点都不行。”

他又转向陆则衍,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则衍,你懂数据,会用那些新机器,这是‘新’。但老话说‘新从旧里来’,就像你给当归测阿魏酸含量,最终还是为了让药材更管用——就像这碾子,当年靠手转,现在能用电动机带,但碾药的心不能变。”

陆则衍握住苏怀瑾的手,两人一起握住木柄。铜碾轮沉甸甸的,压得掌心微微发麻,像握着一整个家族的光阴。陆则衍的指腹蹭过碾轮上的“新”字,那是苏怀瑾的笔迹,笔画里还留着她初学刻铜时的生涩;苏怀瑾的指尖落在“守正”二字上,是祖父师父的老手艺,笔锋苍劲,带着岁月的温度。两只手在木柄上交叠,像两个时代终于握在了一起。

“你们俩合在一起,”祖父看着他们交握的手,突然笑了,皱纹里盛着满足,“才能让这碾子碾出更多能治病、能传下去的方子。”

苏怀瑾和陆则衍对视一眼,一起捧着药碾,对着祖父深深鞠躬。额头快碰到台布时,苏怀瑾闻到了药碾里的当归香,混着陆则衍白大褂上淡淡的消毒水味,突然觉得心里特别稳——像小时候趴在祖父膝头,听他讲“药有药性,人有人心”时的踏实。

台下的快门声“咔咔”响成一片,闪光灯连成白茫茫的光。有位跑了三十年医疗口的老记者,举着相机的手在抖,后来他在报道里写:“我见过价值千万的检测仪,见过能治绝症的靶向药,却第一次被一台旧药碾打动——它碾过当归,碾过岁月,碾过三代人的初心,比任何先进设备都有力量。”

后来过了些日子,河坊街的街坊们在仁济堂门口晒太阳,看见苏怀瑾和陆则衍在药圃里忙活——她教他认薄荷的锯齿叶,说“锯齿深的薄荷更凉”;他给她看手机里的土壤检测报告,说“这块地的有机质含量够种当归了”。两人蹲在地里,影子叠在一起,像当年祖父和奶奶在药圃边碾药时的样子。

有个老街坊凑到祖父身边,指着他们笑:“您老怎么就笃定陆医生是对的人?”

祖父坐在竹椅上,手里转着那枚黏土药碾领针,眯着眼睛看药圃里的两个身影,笑得皱纹都挤在了一起:“能把怀瑾说的‘舌苔白腻’翻译成‘甘油三酯偏高’,还能陪她在当归田里蹲一下午看苗的人,错不了。”

风从药圃里吹过来,带着薄荷和当归的香,像从很多年前吹过来的,又像要往很远的将来吹过去。那台铜药碾就放在诊室的窗台上,阳光落在碾槽里,把当归粉末照得像碎金——它还会继续转下去,碾药材,碾光阴,碾出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与安宁。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