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或者应该说是LGBTQ ,俗称彩虹族。
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个性取向或性别认同。
L代表女同性恋(Lesbian),
G代表男同性恋(Gay),
B代表双性恋(Bisexual),
T代表跨性别者(Transgender),
Q代表酷儿或疑性恋者(Queer or Questioning)。
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恋什么的人。
号则囊括了其他未在缩写中明确列出的群体,如无性恋者(Asexual)、双性人(Intersex)等。
-
阿尔弗雷德随意地把玩着手中的“兵”,语气中带着冷静的洞察:
“看似有无数种分类,只要不是纯粹的异性恋,就能被归入其中。但这些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
“啪”地一声,棋子稳稳落在棋盘上的一个格子上:
“那就是他们在总人口中绝对的少数地位。”
阿尔弗雷德抬眼,直视顾安,清晰地列出数据:
“在美国,女性群体占人口的51%,少数族裔(非白人)加起来约占41%……”
他微微停顿,嘴角勾起一抹略带嘲讽的弧度:
“而LGBTQ 群体呢?根据最广泛的调查,也不过7%左右。”
-
顾安看着棋盘上那枚孤零零的“兵”,皱了皱眉。
数据可以直观地让人看出这其中巨大的比例悬殊。
确实……有点不对劲。
-
阿尔弗雷德身体微微前倾,手指轻轻敲击着茶几,声音中带着一丝玩味:
“一般来说,在任何一个群体中,处于劣势的少数派,通常意味着话语权的薄弱。”
“然而现实是,”
“LGBTQ 这个仅占7%的群体,其声量之高、影响力之广,甚至成为一种绝对的政治正确,”
他最后嗤笑一声,盯着顾安,轻声问道:
“约书亚,处于劣势的少数派,居然能有那么高的声量,难道不奇怪吗?”
-
顾安听着,内心不由认同地点点头,确实奇怪。
不过…
顾安皱着眉,带着探究看向阿尔弗雷德,斟酌着用词:
“阿尔,你似乎对LGBTQ 平权运动……很不看好?”
他揣摩着阿尔弗雷德的态度,与其说是不看好,似乎更偏向于反对,隐含着批判?
-
阿尔弗雷德微微摇头:
“约书亚,为自身的合法、合理权益而发声和抗争,是天经地义、完全正当的行为。”
他的语气中带着肯定。
“从本质上来讲,”
阿尔弗雷德继续向顾安分析道:
“LGBTQ 运动与女性平权、反种族歧视,确实存在共通性。”
“它们都直面系统性压迫、挑战错误的社会认知、争取身份认同的平等尊重。”
(系统性压迫:立法压迫,剥夺权利。)
他笑了笑,笑容里没有多少温度:
“所以,我对LGBTQ 平权运动并没有意见。”
然而,他的笑容随即转冷,带上了明显的嘲讽:
“前提是,如果这场运动,能像女性平权运动、反种族歧视那般…保持‘正常’的轨迹。”
-
顾安忍不住抬手揉了揉额心,露出一副“痛苦面具”:
“阿尔,你能不能不要卖关子了。”
声音里都带着无奈:“要不,你就直说吧,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阿尔弗雷德却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不赞同地教育道:
“约书亚,耐心。”
顾安:“……”
-
老实说,这个话题复杂性,已经超出了顾安目前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范围。
他眉头紧锁,试图找出LGBTQ 运动声量如此高涨的合理解释。
LGBTQ 人群亲密关系网络的支持?
(亲人、朋友的支援。)
媒体的放大效应?
(各种电影、宣传活动、明星出柜带来的曝光。)
然而……
顾安抿了抿嘴。
不够,这些理由似乎都不够充分,无法完全解释这种高涨背后的合理性。
顾安感觉自己的脑子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
有用的信息太少,他根本就找不到突破口。
-
“约书亚,”
阿尔弗雷德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他引导着顾安:
“记住,所有的社会现象,最终都可以尝试从经济关系和利益驱动的维度去剖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中的核心理论之一:物质动因。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
行为背后所有的目的,最终都可以回归到物质利益上来。
-
“物质利益……”
顾安呢喃着,突然眼前一亮,找到了线头:
“阿尔,你的意思是…有人在利用LGBTQ 运动谋取利益,人为推动运动达到现在这种高涨的程度?”
阿尔弗雷德颔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