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永不褪色的印记 > 二百四十三:赤色电影梦

永不褪色的印记 二百四十三:赤色电影梦

作者:飞天蛇之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5 13:51:32

“我想拍一部红军长征的电影。”当我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说出这句话时,二十几个围坐的村民都愣住了。张大爷吧嗒着旱烟袋,烟锅里的火星在暮色里明明灭灭:“娃啊,咱种了一辈子地,哪懂拍电影?”

我展开画满分镜草图的笔记本,指着上面歪歪扭扭的雪山草地:“不用懂!只要心里有当年红军的劲儿就行!”话音刚落,蹲在墙角的青年陈铁柱突然站起,迷彩裤膝盖处还沾着今早耕地的泥点:“我来!我爷爷就是跟着红军走到陕北的!”

三天后,我们的“赤焰电影队”正式成立。最壮实的王铁牛成了“总司令”——这个扛过五百斤粮袋的汉子,此刻正学着行军礼,却把帽子碰歪到后脑勺;村小的李老师翻出压箱底的中山装,成了“编剧兼道具师”;就连平时最泼辣的刘婶,也系着褪色的蓝布围裙报名当“后勤部长”。

拍摄地选在村后那座最陡的山梁。清晨五点,王铁牛套上用粗布染成灰蓝色的“军装”,麻绳系着的“子弹带”里塞满树枝削成的“手榴弹”。当第一缕阳光照亮他黝黑的脸庞时,他突然挺直腰板,带着二十几个“战士”喊起号子:“一、二、三、四!”声音惊飞了树梢的麻雀,也惊得正在生火做饭的刘婶手一抖,把盐罐打翻在大铁锅旁。

拍“飞夺泸定桥”那场戏时,我们用木板和麻绳在小河上搭了座简易索桥。陈铁柱绑着威亚,在摇摇晃晃的桥面上匍匐前进,突然脚下一滑,半个身子悬在半空。所有人都惊叫起来,只有他咧着嘴喊:“别停!红军战士哪有怕摔的!”等他浑身湿透地爬上岸,发现裤腿早被木刺划得破破烂烂,却笑着说这是“战损勋章”。

三个月后,《星火征途》的样片在村小学的操场上首映。幕布是用刘婶家的床单改制的,放映机是我东拼西凑修好的二手货。当银幕上“王司令”带领“战士们”翻越“雪山”时,坐在前排的张大爷突然抹起了眼泪:“我爹当年说过,红军就是这样,一步一喘气地往上爬……”

正当我们沉浸在喜悦中时,陈铁柱抱着台旧收音机冲进院子:“朝鲜那边在征集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众人对视一眼,王铁牛猛地一拍大腿:“咱接着拍!让年轻人看看,咱们中国人骨头有多硬!”

这次我们把片名定为《冰血抗争》。为了还原战场的严寒,大家把村里的冷库腾出来当拍摄场地。李老师用硬纸板和铁丝制作“坦克”,刘婶把自家的棉被拆了,絮在演员们的军大衣里。而“总司令”王铁牛,这次要挑战饰演一名志愿军连长。

拍摄“坚守阵地”那场戏时,零下十五度的冷库中,王铁牛和“战士们”趴在铺满碎石的“战壕”里。扮演美军的小伙子举着木枪冲来时,王铁牛突然喊出了台词:“告诉祖国,阵地在,我们就在!”他嘶吼的声音在冷库里回荡,哈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碴,却没人注意到他冻得发紫的嘴唇。

杀青那天,县文化馆的干部突然来访。当他们看到粗粝却充满力量的成片时,激动地说:“这些真实质朴的影像,比任何特效大片都珍贵!”后来,《星火征途》和《冰血抗争》不仅在周边乡镇巡回放映,还被市里的红色教育基地收藏。

如今,每当我路过村头的老槐树,还能看见挂在树枝上的“道具枪”,听见刘婶笑骂王铁牛又把“军装”穿反的声音。这些扛过锄头、握过枪杆的普通农民,用最朴素的方式,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光影中重新鲜活起来。

喜欢永不褪色的印记请大家收藏:(ixmao)永不褪色的印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