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大宁城中柳丝摇曳。
然而朱权的心中,却无半分赏春的闲情。
距离朝廷监察御史高翼、户科给事中仇敬抵宁的日子越来越近,府中上下一片忙碌。人人皆因即将到来的核查,而谨小慎微。
朱权坐在书房中,案头堆满了账本和文书。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
陈亨将军站在一旁,神色凝重:"王爷,各卫所的军备账目已重新梳理,只是粮草和铁器的缺口依旧不小,实在难以填补。"
朱权摩挲着手中的毛笔,沉声道:"本王知晓,边疆屯田艰难,又屡遭小股北元势力侵扰,物资损耗在所难免。但此番监察非同小可,切不可有丝毫疏漏。你再去查查周边府县的储备,看能否暂借一些应急。"
陈亨领命而去。
朱权又招来周怀瑾:"通知顾爻和晏昭,本王要与他们商议应对监察之策,另外,让苏致和将历年的政务文书整理妥当,以备查验。"
与此同时,内宅之中。
宁王妃张氏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接待事宜忙碌着。
她坐在梳妆台前,桃夭在一旁为她梳理长发,殷念则在整理着明日要穿的华服。
张氏看着镜中自己略显疲惫的面容,轻叹一声:"此次监察官到来,王爷必定劳心劳力,内宅之事我须得安排周全,不可让他分心。"
殷念劝慰道:"王妃放心,奴婢们定当尽心尽力,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只是这宴席的菜品,您看要不要再添些花样?"
张氏思索片刻:"嗯,可让钱坤再准备些清淡爽口的小菜,监察官长途跋涉,太过油腻的食物怕是不合胃口。另外,府医那边也去知会一声,准备些提神醒脑的茶饮和应对水土不服的药物。"
桃夭应了一声,便小跑着去传话了。
张氏起身,在房中踱步。心中想着诸多事宜,从客房的布置到丫鬟小厮的言行举止,皆要一一过问。
这日午后,朱权在书房与顾爻、晏昭商议对策。
顾爻展开一幅大宁周边地形图,指着几处地方道:"王爷,这几处屯田虽受北元骚扰,但仍有潜力可挖。我们可上报朝廷,申请增派人手和农具,加大开垦力度,如此一来,也可显示王爷治理藩地的决心和成效。"
晏昭微微点头,补充道:"王爷,朵颜三卫近来蠢蠢欲动,他们与西域商队的往来也需密切关注。此次监察,若能向朝廷表明王爷对朵颜三卫的管控力度,想必能让圣上安心。"
朱权沉思良久,缓缓道:"二位所言极是。只是朵颜三卫向来狡猾,在明与北元间周旋,轻易不肯为我所用。本王虽有圣上暗示可采取强硬措施,但也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发动乱。"
正说着,鹿鸣匆匆来报:"王爷,王府总管常秉彝求见,说是垦荒之事又有新的难题。"
朱权眉头一蹙,吩咐道:"让他进来。"
常秉彝入内,行礼后禀报道:"王爷,偏远村落的垦荒进度迟缓,不仅缺耕牛农具,而且百姓们担心北元侵扰,心存顾虑,不愿投入太多精力。"
朱权揉了揉太阳穴,道:"统计一下具体的缺口数量,联合知州上奏朝廷,请求支援。另外,本王会让陈亨将军加强巡逻,保障百姓安全,消除他们的顾虑。"
处理完这一桩事,朱权又想起了内宅之事,便起身前往内室。
张氏正在指导丫鬟们布置客房,见他进来,迎上前去:"王爷,内宅之事已安排得差不多了,您且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朱权看着整洁雅致的客房,点头道:"夫人费心了。只是此次监察,关系重大,本王实在忧心物资缺口和吏治方面的问题。"
张氏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道:"王爷不必过于焦虑,您平日里治理藩地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只需如实禀报,再将改进之策一一说明,想必圣上会理解的。"
朱权看着张氏温婉而坚定的目光,心中稍感宽慰:"有夫人在旁辅佐,本王便有了主心骨。只是这大宁局势复杂,内外事务繁多,本王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张氏微笑着摇摇头:"王爷肩负拱卫边疆、治理藩地之重任,辛劳自是难免。妾身虽为女流之辈,不能为王爷分忧于朝堂之上,但内宅之事定会打理得井井有条,让王爷无后顾之忧。"
朱权轻轻拥住她,心中满是感激。
接下来的几日,朱权一边忙着筹备迎接监察官的各项事宜,一边与各官员商讨藩政事务。
他命人在王府中举办了一场小型的雅集,邀请了大宁城中的一些饱学之士,一同探讨诗词和文化。
雅集之上,朱权身着便服,与众人围坐在一起,品茗吟诗,气氛融洽。
他看着这些文人墨客,心中想着,文化的繁荣也是治理藩地的重要一环,若能让大宁的百姓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必能提升藩地的整体风气。
然而,在这看似闲适的雅集背后,朱权的心中始终紧绷着一根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