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林城市,我是比较了解的。”
祁同伟进一步说道。
“像不少的行政村屯,仍是保留着很传统的农耕方式,保留着种植玉米、水稻之类,最原始的农作物。”
“而那些山区里,土地贫瘠,种植玉米、水稻,产量太低。”
“这点粮食,很多老百姓家里,连最基本的养家糊口,都马马虎虎。”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哪有可能发展起经济。”
“况且,那些荒芜的大山,其实都是可以开垦的。”
“要想让老百姓脱贫致富,需要对传统的农耕种植方式,予以改革。”
“譬如,种桑养蚕之类。”
“包括把那些荒山开垦,种植茶叶,变成老百姓的经济林区。”
“同时,建造当地的蚕茧收购站、茶叶加工厂之类。”
“从而,就地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进一步为老百姓增收,增加当地政府的税收。”
“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城贫穷、落后的局面。”
“标本兼治,让林城整个经济GDP发展起来。”
“当然,仅有这样的改革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进一步,优化执政能力。”
“比如,实行‘第一书记’模式。”
“按照市委的领导班子,主抓县级的。”
“县委的领导班子,负责抓乡镇单位。”
“乡镇的领导班子,负责抓村屯。”
“逐级落实,责任制。”
“只有这样一种立体化的联动,让整个管理跟上来。”
“那么,整个改革的项目,也就稳健推进。”
“最终,绝对让林城发展起来。”
“因此,老师,依我之见,您不如去林城市,赴任市委书记。”
“按照我所述的举措,进一步把林城发展起来。”
“一旦实现了,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富裕了。”
“您积攒了群众基础,众口铄金,有口皆碑。”
“这是您的政绩,也是您进部的资本,必然很快能晋升到省委。”
“老师,您说呢?”
闻言。
高育良对祁同伟不由得刮目相看,赞叹道。
“好小子,士别三日,你果然不一样了。”
“不管是胸怀格局,还是整个执政,政治敏锐,都大大升华了!”
祁同伟微微一笑,“老师,谬赞了!”
“所有这一切的智慧,都是您谆谆教诲,对我栽培教导。”
高育良笑而不语。
两人一番畅谈,无论是对于祁同伟个人而言,还是对高育良来说。
都是一种互相促使进部的高质量谈话。
高育良心中更是由衷欣慰。
想不到,祁同伟如今的格局,胸怀,早已今非昔比。
等祁同伟从吕州市委市政府离开。
高育良听从了祁同伟的提议,决意赴任林城市委书记。
毕竟。
按照祁同伟的思路,到了林城后部署下去,必然是会掀起惊涛骇浪,足够让林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帝都。
西郊,皇陵地下宫殿。
一处极为隐蔽的秘密基地。
有一个极为震撼的名字——
749局!
也就是说,作为研究民俗异闻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基地。
此处,即为749局总局基地。
一间实验室里。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穿着实验室防护服,戴着口罩。
正在进行特殊的试验。
譬如:关于不少南荒苗疆巫蛊之术,或者湘西赶尸、南茅山,北出马,甚至包括天师府的符箓、咒法之类。
在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浩瀚历史烟河中……
一些民俗异闻,仍是在不少的古籍书卷中,都有记载。
或是鬼怪,或是妖狐。
尤为着名的着作,当属聊斋志异。
诚然。
包括国外不少科学研究,也有一种传闻,称之为……
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譬如: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物理学大师。
到了晚年,不再研究物理,而是研究神学。
749局,也是在钱老的提议下,组建起来的神秘机构。
也被不少人诟病,总认为这是一种唯心主义。
实际上,诸如钱老,或许在对科学辩证的唯物主义研究下,发现一些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于是乎。
749局应运而生。
一位助理快步走进实验室,对鬓发雪白的老者,毕恭毕敬地说道。
“赵老好!”
赵山河缓缓摘下了口罩,一张沧桑的脸庞,笼罩着岁月的风霜。
但,那一双深邃的眼孔,依旧透出炯然如炬的神眸。
作为百岁老人,他仍是坚守在749局内阁元老的研究。
亦或,确切地说。
当年传闻镇国大元帅的赵山河病逝,实则,是赵山河从帅位退居归隐。
选择潜心749局的研究。
赵山河也是749局核心成员,内阁元老之一。
本身,749局有着不少资深的特工,按照等级划分,有A、B、C、S、SS、SSS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