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冰阳之歌 > 第322章 北京刘家窑:有缘《北京文学》创刊60周年纪念专刊

有缘《北京文学》,种下京城绿色长城。

——题记

2010年9月26日,《北京文学》创刊60周年庆典暨第五届老舍散文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那是一场文学的盛宴,也是众多文学爱好者心中的高光时刻。我虽未能亲临现场,但通过各种报道,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文学气息与荣耀的空间,见证了《北京文学》60年的光辉历程,它已出版发行577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起与《北京文学》的缘分,那还得从2002年的夏天讲起。那时的我,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却在写作的道路上迷茫摸索,像一只在黑暗中寻找灯塔的小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家的书架上看到了一本2002年第5期的《北京文学》,封面朴素而不失文艺气息,就那么轻轻一翻,尉然的《李大筐的脚和李小筐的爱情》如同一道光照进了我的世界。那细腻的文字,生动的人物刻画,充满生活烟火气的故事,让我深深着迷。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知音,原来文学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又如此富有魅力。从那之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北京文学》,每期必买,成了它最忠实的读者之一。

《北京文学》的前身是《北京文艺》和《说说唱唱》,这背后有着一段段动人的历史。《北京文艺》创刊于1950年9月10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较早的一份文艺月刊,第一任主编是老舍先生,汪曾祺是那时的编辑部主任 ,他们为这份刊物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才有了如今的《北京文学》。它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枝繁叶茂。

在《北京文学》的滋养下,我的写作之路也渐渐有了方向。2003年,我开始尝试向《北京文学》投稿,虽然一次次石沉大海,但我从未放弃。终于,在2005年,我的一篇短篇小说《胡同里的阳光》有幸被《北京文学》选中发表。当我拿到样刊的那一刻,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那种被认可的喜悦,至今难以忘怀。从那以后,我与《北京文学》的联系更加紧密,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给予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文学》不断发展创新。它不仅在内容上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现实生活,推出了许多反映社会热点、人民心声的佳作,如一些聚焦社会底层人物生活、关注环保、探讨人性的作品;在形式上也积极与时代接轨,成为全国文学期刊中最早与新浪文化合作推出专题专版的文学杂志,也是最早与龙源期刊网、知网、万方数据网等电子平台合作推广电子阅读的文学杂志,还开办了北京文学微店,开展网上订阅和销售刊物,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到这份优秀的文学刊物。

记得2017年,《北京文学》改版扩容,这一举措让我眼前一亮。新的《北京文学》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和多样性,“名家开篇”“佳作力推”“现实中国”“新人自荐”“天下中文”以及诗歌等栏目,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我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多篇作品,与《北京文学》一同成长。

《北京文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无数的文学爱好者和作家。它为新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许多文学新秀在这里崭露头角;也为名家提供了发表新作的阵地,贾平凹、莫言、王安忆等众多文学大咖都在这里留下了精彩的篇章。它还积极举办各种文学活动,如文学讲座、征文比赛等,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氛围,为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北京文学》已经走过了75个春秋,它依然充满活力,不断散发着文学的魅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它就像一片宁静的文学港湾,让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人能够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而我与《北京文学》的故事,也将继续书写下去,在未来的日子里,期待它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感动,让文学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 。

喜欢冰阳之歌请大家收藏:(ixmao)冰阳之歌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