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锈味和死水味搅在一块,捂在鼻子周围。陆晨拿起手电,拨了一下开关,黄光把前面的墙壁照出来。
他用力晃了晃手电,很快就把灯束挪到门上的红色标记上。
杨书杰喘得重,脖子上的衣领汗湿了一圈,声音也带着无力,“你们有没有听过一句谣言,第零区底下其实建了个秘密实验室。”
苏瑶拿着背包,还特意摸了下泥里藏的金属管道出口,低声道:“秘密实验室?
谁传的?我只知道有地下避难所,从来没想过是实验室。”
“龚教授跟我提过一次。”杨书杰抿紧嘴,伤口下面渗出的血已经冻结了几块,“他说这里怕是存着最早的病毒原体。”
陆晨眯着眼,顺着光束往下看,能看到管道不是统一规格,墙壁上的颜色涂得很粗糙。
他用手电照一圈:“这里的管道,不只是下水道。
你们看墙上这些东西。”
光束扫过去,墙面上全是歪七扭八的符号和数字。
苏瑶眯起眼,往墙上看了一会,忽然嘴里低喃一句,“这些不是胡乱乱画的,全是有规律。
你们看,这里写的是α-24、β-15,还有日期。”
杨书杰看到之后,眉之间露出警惕的神色,“这些数字和符号和我之前在实验资料上见过的很像,那串编号是龚教授做实验时写过的。”
苏瑶顺着墙壁蹲下去,用手指抹去一块灰,下面露出一排对照公式,“这是某项反应过程,像记录实验步骤。”
她低头翻了下包,掏出U盘和龚教授资料包,嘴里嘟囔,“他们这么写,应该是有人经常来这里。”
陆晨停住脚步,在墙上又看到一小段英文,“ObservationNo.173”,边上还有些极细的笔迹。
“能看懂吗?”他问苏瑶。
苏瑶点头,声音压得很低:“‘观察173号’,后面说反应体变化超出预设,建议直接封存。
还有一串编号,应该是样本。”
三人沿着符号和数字越走越深,前面墙壁上开始有老照片。
杨书杰一看到,整个人都怔了半秒,声音里多了些不安,“陆晨,你看,这些人是不是和白城实验那批名单有重合?”
陆晨没吭声,拿着手电慢慢照过去,整个走廊墙上挂了将近二十张照片。
每一张下面都用钢笔仔细写着编号、日期和名字。
有一两张的脸,陆晨觉得见过,像是杜将军以前的贴身副官,还有一个是医务处主任。
杨书杰靠近了一步,用手指着标记道:“苏瑶,这些人不只是实验对象,还参加了病毒防控会议。”
苏瑶把背包带子提了提,声音直白:“这些人基本都参与了芯片计划,而且有的人后来莫名消失,都是在那次事故之后。”
三个人都停滞在照片墙前,气氛很压抑。苏瑶一边盯着墙一边翻找手电,把灯光聚到最深的一角,那儿有一排档案柜。
她朝两人一点头,说,“就是那了,去看档案柜。”
他们小步走近,都警觉地环顾四周。杨书杰把小刀抽出来,准备随时应对意外。
苏瑶拉开最上面一层抽屉,里头整齐堆着厚厚的文件本。
陆晨俯身伸手把一份文件夹抽出来,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点点翻开。
第一页写着:“实验受控名单第一批……适应率、排异反应、精神状况……”陆晨脸上的肌肉一动没动,继续往下看。
后面几页,全是每一个被实验者的详细反应数据。
最后一页有个小型列表:“植入芯片初筛合格:编号A003、A011、A019……”
杨书杰探过头:“这些人后来全都在失控事件里失去了联系。”
苏瑶拉了一份最下边文件,看见“第零区病毒初次爆发流程”几个字,眼神有些凝重,“这里的时间点和外面传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病毒泄露根本不是‘意外’。”她翻到最后几页,发现医生签字处写着“杜启明”。
陆晨低声问:“杜将军早就知道了?”
苏瑶拿着文件,嘴角咧得死死的:“不仅知道,他还主导初期人员筛选。
你们看后面备注,筛选标准是易接受神经芯片植入、免疫反应稳定的人选,清理过程中将‘不适合者’标记报废。”
杨书杰头上的汗珠一直往下淌,顺着鼻梁流下来。
他扶着一旁的实验台,语速极慢,“杜将军为了筛选植入芯片的合格人选,先在人群里用病毒试验,再借口事故,处理掉失败者。”
陆晨脸皮抽动,把翻看的几页搓到一起,“芯片不是为了治病,是为了挑出最容易被控制的人。”
这时,杨书杰突然咬牙,“我明白了。杜将军根本没有所谓的救赎计划,他想建立一套全控人群的系统。
病毒只是筛选工具。”
苏瑶拉开另一柜,看到一摞未归档的磁带,在昏黄灯光下显得格外扎眼。
她抽了最上面一盘试着打开盒盖,里面只有没有标记的黑色磁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