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家,那两位神秘的老人,男的姓陆,女的姓宋。
宋奶奶微微皱眉,眼神中满是忧虑,轻声对陆爷爷说道:“老陆,咱们都在这待了好些日子了,孩子们怎么还没有传信过来?
该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说着,她的手指不自觉的敲打着桌子显示出内心的不安。
陆爷爷见状,伸出手,轻轻握住宋奶奶的手,眼神坚定而温和,安慰道:“别瞎想,咱们要相信组织。
既然组织安排我们跟着周老弟他们回四九城,那必然有其深意,咱们就安心待着便是。
你也知道,咱们这些年在农场,风吹日晒,身体确实破败了不少,趁着这几天的功夫,正好好好调养调养。”
宋奶奶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是怕给顾家添麻烦啊。
你想啊,咱们这么突然地住进来,若是因为我们,他们惹上什么事,我这心怎么能安定得下来?”
她的目光透过窗户,看向院子里的顾家人,脸上满是愧疚与担忧。
陆爷爷拍了拍宋奶奶的手,说道:“我理解你的心情,可顾家的人都是好人,他们既然收留了我们,就不会怕麻烦。
而且组织把我们安排到这儿,肯定也考虑到了这些。
咱们啊,就把身体养好了,别辜负了组织的安排和顾家的好意。”
宋奶奶微微点头,说道:“希望孩子们一切都好,也希望咱们别给顾家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此时,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然而,这看似温暖的阳光,却无法驱散宋奶奶心中那一丝隐隐的担忧。
而陆爷爷虽然表面镇定,但内心深处,也非常忐忑,不知道他们命运的去向。
陆爷爷和宋奶奶是一对命运坎坷的老夫妻,早在1966年年末,他们就被下放到了东北某农场。
他们本是红色资本家,本应过着相对优渥且安稳的生活,然而,命运的齿轮却无情地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他们如此迅速被下放的缘由,与陆爷爷的家庭关系很大。
陆爷爷有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们全都不在国内,而是远在国外。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样复杂的海外关系,成为了他们人生转折的关键因素,也成为了他们被下放的主要原因。
陆爷爷和宋奶奶育有一子一女,这两个孩子皆是国家科研领域的栋梁之才。
早在1958年,他们便进入了保密单位,投身于秘密研究任务之中。
由于他们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所有相关资料都被严格保密。
也正因如此,当年那些意图打倒陆爷爷和宋奶奶的人,并未察觉到他们子女这一层关键背景。
而远在保密单位全身心投入研究的儿子和女儿,对父母在外面所遭受的诸多苦难一无所知。
他们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为国家的发展默默奉献着,却不知父母正在遥远的农场,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与磨难。
陆爷爷望着窗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沧桑,他深知,自己和老伴的命运或许只能随着时代的洪流起伏。
宋奶奶则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花,她既担心着远方孩子的安危,又为自己和陆爷爷如今的处境感到悲伤。
直到1972年年底,陆爷爷和宋奶奶的女儿终于完成了长达数年的研究任务。
在这漫长的时光里,她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与外界的联系极为有限。
然而,当她从紧张的研究工作中稍稍缓过神来,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这些年,父母竟然从未给她寄过信件。
她坐在宿舍的床边,手中紧紧握着一支笔,眼神中满是疑惑与不安。
在她的记忆中,父母一直是极为疼爱她的,即便知道她工作忙碌,不会几时看信,也总会定期写信关心她的近况。
如今这种完全不符合常态的情况,让她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怀着满心的担忧,她立刻去找领导,恳请调查家里的情况。
当得知父母已被下放多年,至今生死未卜时,她气得浑身发抖,双眼通红,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燃烧起来。
她在领导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双手紧握成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大声说道:“怎么会这样?
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
我一定要知道他们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于是,她不顾领导的劝阻,坚决要求彻查父母的现状。
经过一番艰难的调查,终于传来了好消息——两位老人还活着。
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喜极而泣,但很快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此时的形势依旧严峻,尽管她无比渴望将父母接回身边,却无奈自身并没有能力为两位老人平反。
她四处奔走,多方联系,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碰壁和失望后,终于通过一些隐秘的渠道联系到了顾家。
经过双方的深入商讨,考虑到周姥姥和周姥爷老家在东北,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最终决定由他们前往农场,通过巧妙的安排,“偷梁换柱”般地将陆爷爷和宋奶奶带了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